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21世纪的更新
人们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存在很多误解
首先 马斯洛从未提出过“金字塔”模型
很多人大概不知道吧
或许你常在Facebook上看到这类图解
或在心理学导论和管理学课堂上见识过“马斯洛金字塔”
顶端是“自我实现” 其他需求由高到低依次排列
然而我搜遍马斯洛的著作 他从来没有将“金字塔”用作这一理论模型
事实上马斯洛明确指出
他认为人生不同于“电子游戏”
并不是说 你通过了某一关卡 比如“安全需求”
即安全需求得到了满足
便会得到相应奖励 系统提示:“恭喜解锁新关卡 ”
然后你继续逐级闯关
人生不是这样的
马斯洛明确了这一点 本质上来说 他的很多观点可归为发展心理学
他认为人在发展过程中总是
前进两步 后退一步
我们在自我发展中不断做出选择
也许会经历一些失败和挫折
而这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之后继续向前
人生不同于登山
顶峰是“自我实现”
直到你完成了“自我实现”的目标
赢得了终极奖励
正如之前的电子游戏那个比喻
人生可不是这样的
自我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个持续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逐渐形成自我 发现自我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价值
马斯洛阐明了这一观点
同时他明确指出 自我实现不应等同于“取得成就”
实际上很多人一生中会取得很多成就
例如登上杂志封面
获得各种奖牌荣誉
堆满整个房间供他炫耀
但在他内心深处 依然觉得壮志未酬
人只有在充分发挥内在潜能
并为世界做出独一无二贡献的时候
才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就感
并对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很多人天赋异禀 人生却缺乏成就感
原因在于 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天赋 却不了解其存在的意义
因此马斯洛将自我实现定义为
竭尽所能 实现自我价值
成就最独一无二的自己
我们拥有很多内在潜能
和其他人一样 我们具有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
被尊重需求
以及一定程度的自尊
大家皆是如此
但马斯洛将自我实现视为
人内心深处的潜能
并且我们知道 如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些潜能
将会对世界产生最最独一无二的影响力
你能为世界做出何种独一无二的贡献
我想这才是马斯洛真正想表达的“自我实现”
这也是我对“自我实现”的理解
因此我认为 21世纪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应该以坚实的科学理论为依托
我将该理论修正为“整合需求层次理论”
我认为人的自我发展是
一个不断趋向高度整合的过程
因此与其将人生比作登山
不如把整个人比作一辆车
各部分零件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其意义远远大于个体
但如何整合这些个体 对于自我实现至关重要
也有助于自我超越
很多人都想实现这两个目标
而对于后者 马斯洛花了很多年时间
来研究这项关于“自我超越”的新理论
他认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不是自我实现 而是自我超越
自我发展的最高层级
和人类最高层次的动机 是自我超越
对自己最有益的事
就是有益于他人的事
基于此 自私的本能便不攻自破
马斯洛称 人类最高层级的意识
就是意识到自己拥有无限超越的可能
人类将不再有正义与邪恶之分
因为我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也不存在无私或自私的区别
因为“自私”的含义已经不同于以往
当自我提升就等于造福社会
“自私”将不复存在
因此在我修正的需求层次理论中
我提出了一个比金字塔更恰当的比喻 即“帆船”
作为一艘帆船
其首要前提是一条安全牢固的船
否则我们寸步难行
如果船底破了个大洞 它是无法行驶太远的
无论在人生的旅途 还是浩瀚汪洋
但一条船仅仅做到安全还远远不够
仍然无法远航
我们还要扬起风帆
当白帆迎风招展
我们感到既舒适又安全
我们可以朝着内心的方向破浪前行
这个方向就是我们的人生目标
人一生中总有一些目标
然而当我们行驶在这片未知的海域
我们整个人在这里 作为一个整体
乘着自己的小船 向着理想前行 但我们仍然置身深海
尤其此刻 我们亟待出发
我们非常清楚波涛多么汹涌
但重要的是 我们要明白
尽管安全在这一刻很重要
我们仍不可忽视生命中更高的可能性
它们也同样重要
订阅每日新视频 让你变得更博学哦
